她的曾經, 走進奮起湖

橫跨一世紀的阿里山森林鐵路 1【起點】

獨立山螺旋登山鐵道

一次無意中看到蝸牛時的靈光一現,
藉由像蝸牛一樣環繞著錐狀獨立山,就能爬上山頂。

1894年,清廷甲午戰爭戰敗,將台灣及澎湖割讓給與日本。就在日本接收灣的第二年(1896年)之際,日本人齊藤音作等人組成探險隊,對台灣進行地理考察。途中,在當前的大阿里山山區發現了珍貴的紅檜、扁柏蘊藏豐富的珍貴木材樹種之後,進一步開啟了阿里山鐵路興建的契機。

之後,為了阿里山原始森林的開發,日本在1906年訂立有阿里山森林鐵路興建的計劃。準備透過鐵路的興建,進一步將阿里山上的高級木材,包括紅檜、扁柏、樟樹等集運下山。而整個計畫,在1912年時由日本台灣總督府完成了這條阿里山鐵道的興建。

當前的阿里山森林鐵路,經過多次的修改路線與興建之後,目前全長約 71.4公里。從海拔30公尺的嘉義北門火車站開始,經過 47 個隧道、72座橋樑,翻越獨立山,登上 2216 公尺的阿里山沼平車站,總共停靠17個車站,搭車最新的阿里山號柴電車列車,必須花費時間約3小時20分鐘的時間。儘管嘉義北門被視為阿里山鐵道的正式起點。不過,為了外來旅客的方便。目前,阿里山森林火車都從嘉義車站的第一月台發車。

一般說來,阿里山森林鐵道經過的地形,大致可粗分為平地及山地兩段。平地是從嘉義車站、北門站到竹崎,約有14. 公里。沿途經過熱帶果園、住家。而從竹崎開始就進入爬坡路段,緩緩爬升於重山峻嶺間。

在火車通過樟腦寮站後,因前方遭獨立山阻擋,於是開始特殊的環繞獨立山爬坡路段。火車不斷盤旋而上,往後看,會發現樟腦寮聚落忽左忽右的越來越遠。這時,火車正像蝸牛似的,環繞著錐狀獨立山。過程中,先右迴兩圈,再左迴一圈。繞了三圈到山頂後,因為迴旋空間太小,火車再以8字形,繞個圈出獨立山,繼續往阿里山方向登高,這就是著名的獨立山迴旋登山路段。

獨立山迴旋登山路段總計火車必須耗時14分鐘的時間,除繞獨立山三圈之外,還爬升高度達到250公尺。火車行經此路線,旅客可以三次欣賞到山下樟腦寮景色,每繞一圈,火車盤旋約一百五十公尺,解決火車盤升時可能往下溜滑的問題。 事實上,這些發明是有典故的。原因是當年鐵路設計師為了這店獨立山爬坡路段傷透腦筋。不過,一次無意中看到蝸牛時的靈光一現,也就是藉由像蝸牛一樣環繞著錐狀獨立山,就能爬上山頂。雖然,這樣的設計在公路中非常普遍,但是用在火車鐵道上就難得一見了。

過了獨立山,火車行經的路段就一下提升到海拔八百公尺的山區,鐵路沿線植被也從熱帶林,變換成暖帶林。其中台灣肖楠、楓樹、樟樹、二葉松等林立鐵道邊,茂盛竹林也為鐵道增添清幽與禪意。這時窗外出現熱帶與暖帶林的分界界標,這就顯示火車經過一段旅程後,途中的休息站-便當王國「奮起湖」,就已經在眼前了。

向上滑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