美味在阿里山紮下根,世代傳承的味道,就像這裡的森林一樣,充滿生命力!
伴隨鐵道而生的食堂
當你從奮起湖火車站左側出口走出來,肯定第一眼就看到「登山食堂」的招牌,然後挑選一個美味的鐵路便當,慰勞飢腸轆轆的五臟廟。
故事得從日據時代的奮起湖說起,伐木業、火車運輸、山區特產相關產業興盛,又位居整個大阿里山的中心位置,使得當年的奮起湖成了最重要的交通樞紐,人來人往、絡繹不絕,商業活動頻繁。林志忠的曾祖父、也就是第一代創始人,在1912年阿里山森林鐵路通車時,便來到奮起湖這中途大站的鐵路旁,無攤無店地,賣起包子、饅頭、麵飯、小菜等。
民國50年左右,伐木業衰落,政府開放鼓勵觀光,旅遊業興起。因為搭乘火車從嘉義平地的北門站出發到達山上的奮起湖站時,大約是中午時刻,旅客到此時通常肚子已經咕嚕嚕地叫著,於是登山食堂開始改以販售便當與小吃為主,成為奮起湖販售鐵路便當的始祖。
由於生意很好,其他業者相繼跟進,繁盛時期奮起湖有20多家便當業者。直到阿里山公路開通前,便當生意一直很好,奮起湖因此有了「便當王國」的稱號。
登山食堂在民國66年左右重新整建,增建住宿部分「今日山莊」,轉型成為提供住宿山友的合菜餐廳。所以民國六、七十年代,正值救國團活動熱潮,知名的「溪阿縱走」、「奮瑞草健行」等活動,無數學子曾住宿今日山莊,吃登山食堂的拿手山菜,留下青春的印記、輕狂的回憶……。
但民國71年,阿里山公路正式通車,曾經是遊客搶購的便當,一夕間生意一落千丈,許多業者不支紛紛退出;直到民國90年因為觀光再次興盛,奮起湖重新恢復成今日人氣暢旺的樣貌,其他業者才又陸續加入,而形成目前熱鬧的老街。